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,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的背后,是一批坚守与执着的代表性传承人,他们是传承文化的守望者。
开封市将推进非遗项目发展壮大,使非遗保护与特色旅游、文化创意、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真正把非遗项目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使古老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、延续下去。
开封精品旅游线路——非遗工匠篇
朱仙镇木版年画
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
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始于唐、兴于宋,鼎盛于明清的朱仙镇木版年画,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。年画构图饱满紧凑,刻线粗犷奔放,造型浪漫夸张,色彩艳丽,风格古朴,具有北方民族的敦厚健壮审美风格,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开封盘鼓
开封盘鼓是河南开封特有的一种传统鼓乐表演艺术,与安徽凤阳花鼓、山西威风锣鼓、陕西安塞腰鼓、甘肃太平鼓并称为“中华五鼓”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其豪放洒脱的率性、磅礴雄浑的气势,是开封人民热情、刚健、质朴、进取精神和性格的很好诠释。
汴京灯笼张
汴京灯笼张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俊涛
汴京灯笼张开封灯彩历史悠久,北宋定都开封以后,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,花灯及灯彩品类在宋代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中即有详尽记载。据《开封县志》载,清末时期的张泰全首度创制“汴京灯笼”,祖传世袭二百多年,经历了七代传承,目前,汴京灯笼张已传至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。
汴 绣
汴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素花
汴绣以绣工精致、格调高雅著称。汴绣也称“宋绣”,是我国著名的绣种之一,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素有“国宝”之称。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汴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,已到耄耋之年的王素花,一针一线,情牵汴绣传承;一丝一缕,绣出锦绣人生。作为一名手艺人,拿起针线,她是技艺高超的汴绣女红;作为非遗传承人,担起重任,她为汴绣的振兴发展倾尽全力。
大相国寺梵乐
大相国寺梵乐起源于唐、北宋时期,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,融汇了宫廷音乐、寺庙音乐、民间音乐之精华,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大相国寺经发掘整理诠释106首梵乐,汲取了民乐和宫廷音乐的精华,结合现代乐器演奏技巧,让空静舒缓的梵乐重现辉煌,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在全国乃至世界佛教音乐中是最为独特的一枝。
二夹弦
二夹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爱云
二夹弦是中国的地方戏曲,因其起源于民间流行的民俗小调,所以二夹弦在民间尤其是在乡村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。二夹弦非遗传承人田爱云经过多年的悉心钻研,在继承发扬传统的二夹弦唱法之外,还吸取了京剧、豫剧等多种戏曲的特点,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开封二夹弦唱腔调门,使观众听起来倍感新颖别致。
撂石锁
撂石锁是一种古老的武术功力项目,产生于唐宋时期。开封石锁,名目繁多,花样就有数十种。动作舒缓得当、动静结合、套路流畅,是一种技艺和力量的完美结合。石锁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,在健身强体的同时,给人以艺术的享受。
宋室风筝
宋室风筝传承人宋长虹
宋室风筝是典型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项目,自清朝起,宋家都是手工艺人,宋室风筝也是世代相传,深受大众喜爱。宋室风筝通过形象逼真的表达方式,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,记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;同时又可以怡情、健体,也向世人展示了民俗文化追求美好生活的本质。
来源:开封市文广旅局